中欧官网app著名钢结构专家陈志华:浓墨重彩书写时代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4-16 11:01:08 来源:zoty中欧登录入口 作者:zoty中欧体育平台
“天津这座城见证了我的成长、发展,已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这座滨海城市的包容、美食和建筑风格,特别是西式建筑与中式建筑相互交融,形成了别样的津味,同时也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脚步。”4月14日,记者采访陈志华教授时,他望着“人间最美四月天”窗外一树花开的春景,深情地说道。
陈志华,天津大学二级教授、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城建大学副校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中国钢结构首届杰出人才,天津大学建工学院钢结构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结构分会会长、中国钢协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至今他连续4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带领团队参与数百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培养出数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推动了我国钢结构研究实践向纵深发展。
陈志华于1966年出生在河北省井陉县一个叫虎头山的小山村,于1983年在河北正定中学参加高考,当时想学化工专业。他从小喜欢化学,而且高考化学也仅因写错一个汉字而取得了99分的成绩,但做过教师的母亲觉得化学工作具有特殊性,并不支持他的想法。时任学校校长的父亲则倾向于他学建筑工程专业:“国家正在建设中,将来土木建筑需要大量人才,你就报土木建筑专业吧。”加之当时只知道天津大学土建专业在全国很出名,所以填报志愿时遂了父母的心愿,最后他以564分(满分650分)“误打误撞”考到了天津大学,进入了结构工程专业。他到天津大学读书的第一天,喝水时,感觉水是苦涩的,两天后,水就变成甘甜的了,就这样他见证了天津引滦入津工程建设成功。为了强身健体,参与过多个体育项目,其中的武术还曾研习过刀枪棍棒和南拳北腿等,但如今“武功”也所剩无几了,骑车爱好倒是延续至今,他曾用借来的自行车骑行当年刚竣工的中环线一圈,还骑行于天津的大街小巷,也骑行到过蓟州欣赏美丽的山野风光等,也因此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通过4年学习,当发现通过自己的计算和设计能把漂亮的建筑设计图纸变成实实在在的建筑作品时,陈志华在不知不觉中深深爱上了建筑结构这个专业。198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并被保送天津大学土木系研究生,有幸得到刘锡良教授的赏识并被收入门下,属当年钢结构方向唯一的学生攻读硕士学位。有时,专业课会出现台上老师一人讲课、台下学生他一人听课的情况,要记笔记老师就停下来等待,因此门外常常出现不少同学好奇观望的情形。
陈志华做了三站博士后。第一次是 1996 年到 1997 年在日本HOSEI大学。之后两次是 1997 年同时申请的,一个是学界很有影响力、申请难度很大的日本文部省学术振兴会;一个是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博士后。两个申请先后都成功了,后来他在刘锡良先生的劝导下回到了天津大学。1999年博士后出站后,陈志华选择留校教书,始终秉承“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知行并举,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创建独具特色的本科生专业核心课《建筑钢结构设计》和研究生课程《大跨度建筑结构体系》,建立了有针对性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新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坚持“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专业实践项目,累计指导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近百篇,指导研究生完成“纵向科研”和“横向课题”项目近百项。连续主持完成天津大学教改重点项目和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主编《组合结构原理与设计》和《大跨度建筑结构原理与设计》等教材,完善了天津大学钢结构方向的教学体系。2008年,陈志华被评为天津大学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这个早期以学生评价为主的奖项也是陈志华至今很看重的。
随着行政工作越来越多,他指导学生的时间受限了,便开启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机制,只要每天睡眠能够保证6个小时,其余可用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做科研和带学生。这些年下来,很多学生获批了省部级优秀学位论文,其中有一篇还入选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也是全国空间结构领域唯一的一篇,也是天津土木工程学科唯一的一篇。“我的学生们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不少人已经当了领导,成为了业内的专家,近三年来就有6人被评为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教授,作为这些优秀学子的指导教师,我倍感欣慰。”陈志华声情并茂地向记者说道。
今年3月27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天津城建大学副校长陈志华教授继续榜上有名,自2021年起已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截至当前,Scopus数据库已收录陈志华教授548篇文章,被3684篇文献引用,492位合著作者,展示了在土木工程学科领域强大学术影响力。2010年3月,他的专著《弦支穹顶结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介绍弦支穹顶这一典型预应力空间结构的著作,该结构具有力流合理、造价经济和效果美观等显著特点。2013年1月,他继续在科学出版社发行了《张弦结构体系》专著,系统阐述了张弦结构(弦支结构)这一在传统刚性结构基础上引入张拉整体体系而产生的新型复合结构体系。2023年,他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索穹顶结构》专著,结合我国第一个百米级复合式索穹顶天津理工大学新建体育馆的屋盖结构和施工过程,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基于张拉整体概念提出的索穹顶结构的研究成果。他发表SCI论文126篇、EI论文216篇,作为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发明专利36项。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十三个系列场馆、天津文化中心重点工程、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等百余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19年初,陈志华接到去西部工作的通知后,表示愿支援西部建设、愿努力奉献,遂挂职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副校长。
到达甘肃后,陈志华展开走访调研,结合兰州理工大学鲜明的“西部地域特色”,重点从“打造优势学科”“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多次座谈为凝练学科方向建言献策,亲临现场为工程试验提供技术指导,奔赴企业考察交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促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和天津市钢结构学会共同主办兰州理工大学百年校庆钢结构工程技术高峰论坛,加强天津大学与兰州理工大学的交流合作等。陈志华不曾停下忙碌的脚步,为促进西部地区钢结构发展不断努力着。2020年4月,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2019年教育部组织的评估,为解决西北恶劣环境条件下特殊工程问题、服务重大需求和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在陈志华奔赴甘肃工作后不久,他的爱人,天津大学钢建工学院王小盾研究员也只身前往青海省,在青海民族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挂职开展首任院长工作,为筑牢青海民族大学理工科专业基础、提升土木工程与交通工程短板、凝练学科方向、推动科研创新、促进青海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他带领天津大学钢结构研究所为新疆、陕西等西部地区输送多名专业人才,一代又一代的天津大学建工学子,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把青春书写在资源贫瘠的土地上,在西部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的画卷。2011年,荣彬博士赴新疆大学开展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在任职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的三年里,他深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一线,助力新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扎实开展科研和对口支援工作,促进了天津大学与新疆大学互联互通。2015年,即将研究生入学的孟祎选择加入天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2016级硕士研究生马红旭考取陕西省选调生,毕业后挂职西安市莲湖区任家口社区助理,将自己读书期间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莲湖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当中,力求做到便民利民,改造成果惠及5157户居民。2017年,赵炳震博士毕业后成为陕西省的一名定向选调生,担任宝鸡市扶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在“直播销售”“农产品义卖”“校地合作消费扶贫”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带动了百余名贫困户创业增收。
陈志华带领团队参与数百项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指导,一片赤心报效祖国。
2019年,天塔启动全面升级改造,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从游览项目到影响力传播,无一不更新换代。在此次天塔升级改造中,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钢结构研究所人员在陈志华带领下,深度参与天塔钢结构维修加固工程,为项目现场施工提供了技术依据和作业指导,当年底天塔塔楼钢结构维修工程得以顺利完成。2021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升级改造后的天塔成功迎来建成开放30周年。2021年6月24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以下简称“会展中心”)首展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顺利开幕,标志着会展中心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自2013年筹建以来,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钢结构研究所在陈志华教授带领下,深度参与会展中心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是全国布局的第三个国家级现代化会展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是我国北方地区展览面积最大的会展中心。2013年11月,陈志华教授受邀担任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工程全过程钢结构顾问,针对会展中心设计施工中的关键难题,带领研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为会展中心一期工程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针对项目中的杆件数量众多、连接节点构造和受力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的特点,展开树状结构吊装和焊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项目现场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目前,钢结构研究所承担的会展中心二期钢结构工程的全过程咨询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2022年11月12日, “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宣布了新时代100大建筑名单,旨在通过新时代100大建筑,回顾新时代我国建造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展示中国建造的实力和在世界范围内愈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钢结构研究所在陈志华教授带领下参与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焊接球项目、天津理工大学体育馆和国家海洋博物馆等7项作品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入围该名单,获得了新时代100大建筑的荣誉称号。位于天津三岔河口,永乐桥上架设有天津著名的地标建筑“摩天轮”-“天津之眼”,这是陈志华及其团队提出的桥、摩天轮和商业设施融为一体的方案,从而实现了独一无二的“轮桥合一”风格。多年来,陈志华带领团队致力于钢结构体系研发、新结构设计及优化、施工全过程分析和检测监测等创新工作,相关成果应用于交通枢纽、会展设施和体育场馆等百余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机场、鄂尔多斯机场、张家口德胜木竹钢民宅、河北师大体育馆、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秦皇岛港八分公司仓库、沧州市福康家园十万平米公租房、山东广饶博览中心、山东茌平体育场和体育馆、山东高密体育馆、于家堡综合交通枢纽(天津滨海站)、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天津静海子牙尚林苑(白领公寓)、津湾广场9#楼、天津泰安道五号院、天津文化中心系列-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天津大剧院-标志塔、天津极地海洋动物馆、天山海世界、霍元甲武术馆、十三届全运会(天津)十三座体育场馆、空客天津A330宽体飞机完成和交付中心定制厂房喷漆机库钢结构、天津消防所门廊钢结构、河南三门峡厂房、光大含山厂房、常熟服装城钢结构、广西柳州博物馆、拉萨藏建科技装配钢结构、深圳市民中心图书馆、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深圳盐田湖桥、西安地铁10号线泾渭河公轨合建桥等项目。作为专家还主持或参与了大连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济南体育馆、苏州体育场和体育馆、长沙景观塔、兰州交大体育馆、青海西宁机场和三亚体育馆等近百项典型工程的专项论证会。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成员多次参与公益事业,用钢结构特有的方式献爱心、驾虹桥,负责汶川映秀镇渔子溪村241栋民居灾后重建的结构设计工。
中欧官网app